今日开封,外国旅游者在参观南教经胡同。
开封城平面图中犹太会堂的位置。
利马窦(1552-1610),最早“发现”中国犹太人的意大利耶稣会传教士。
18世纪初骆保禄的第二封书简:犹太人称呼上帝的汉文姓名。
利马窦与他遇到的第一位开封犹太人艾田。
17世纪荷兰犹太人马纳沙赫•本•以色列的著作《以色列的希望》插图。
马纳沙赫•本•以色列最早提出中国犹太人即“失踪的十个以色列部落”,但这一论断为大多数学者所否定。
18世纪初孟正气的第六封书简:开封犹太会堂用品。
耶稣会驻香港主教乔治•史密斯, 正是在他的推动下,1850年两位教士作为“伦敦犹太人布道会”的使者前往开封调查。
1850年在上海沙逊公司任职的巴格达犹太人法拉吉写给开封犹太人后裔的一封信。
“伦敦犹太人布道会”的两位使者所写的关于开封犹太人的报告的封面,史密斯为此报告写了引言。
在“伦敦犹太人布道会”资助下在上海学习希伯来语的开封犹太人后裔赵文魁。
“援救中国犹太人协会”入会表格,该协会是由当时在上海的一批犹太商人于1900年创立的,
试图进行恢复开封犹太社团的努力。
“援救中国犹太人协会”邀请来沪的8位开封犹太人后裔,摄于1902年。
1932年,戴维•布朗(右一)与开封犹太人后裔在赵祖方屋前合影。
布朗是一位对开封犹太人抱有浓厚兴趣的美国实业家和纽约《美国希伯来人》周刊发行人。
加拿大圣公会主教怀履光曾长期担任河南教区主教,多次访问开封,著有《中国的犹太人》等书。
图为1919年5月怀履光(前排就座右四者)与开封犹太人后裔集体合影。
在古代,除开封之外,犹太人也曾经流散于西安、洛阳、广州、杭州、宁波、北京、泉州、扬州、南京等中国其他许多城市,但几乎没有留下什么确凿的记录。
12或13世纪以阿拉伯文和汉文铭刻的郭氏(疑为波斯犹太人)墓碑,现藏于福建泉州海交史博物馆。
宋元时期宁波港古城图中的“波斯旅馆”(“X”标记处),当时的波斯人是指包括犹太人在内的一切来自西亚的外国人。
从巴格达到香港和上海:来华塞法迪犹太人之兴衰
塞法迪犹太人是在鸦片战争后英国发动的对华商贸攻势中来到中国的。他们来自英国势力范围内的巴格达、孟买、新加坡等地,大多是英籍商人和实业家。源于巴格达,后逐步向印度发展的沙逊家族首先在香港和上海设洋行经商办实业,随之原籍巴格达的塞法迪犹商如哈同、嘉道理等也纷纷来华发展。港沪两地因其开放型外贸中心的地位而成为他们据以拓展的主要基地。他们很快便显示出经商才能,利用与英国各属地的传统联系及沪港之优越地理位置发展进出口贸易,起初也参与英国的鸦片贸易,从中迅速积累了巨额财富,随即又投资房地产、金融业、公用事业及制造业,逐渐成为沪港两地最为活跃的外商财团,其影响更遍及全中国乃至整个远东地区。他们也从事社团的公益和慈善事业,如建造会堂、办学校等,对来华的俄国犹太人和欧洲犹太难民给予帮助。他们支持锡安主义运动,有时也为了维护自身利益介入中国政治,资助中国的文化事业,与中国各种社会政治力量保持友善关系。1937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使塞法迪犹商在华利益蒙受重大损失。1941年珍珠港事变后,日军占领整个上海和香港,使塞法迪犹商丧失了在日占区的所有财产。战后,随着中国内战爆发和新中国的建立,塞法迪犹商将财产逐渐转移至香港和海外,并利用香港作为中国与西方的主要贸易通道这一有利形势再图进取。自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许多塞法迪犹商又重返中国内地投资开发。塞法迪犹太人向东发展
巴格达塞法迪犹太会堂的正门。
印度犹太人使用的托拉经卷上的铃状饰物(上)及印度犹太会堂内的长明灯(下)。
沙逊家族的族长戴维•沙逊(1792-1864)
戴维•沙逊于1832年在印度孟买建立沙逊父子公司(老沙逊洋行)。
这是19世纪中期戴维•沙逊(中坐者) 与其三子在孟买的合影。
塞法迪犹太人最早于1840年左右到达香港和上海。
戴维•沙逊父子公司首先在香港和上海设立分公司。这是该公司的广告。
1830年前后,塞法迪犹太商人来到新加坡定居经商。
从新加坡早年的楼房上 可见大卫王之盾的标记。
港沪犹太社团的形成
雅各布•沙逊爵士( 1844-1916)从1880 年起执掌新沙逊洋行的经营权, 直至去世。
香港的奥海尔•利赫犹太会堂,建于1901-1902年。
其建筑式样为塞法迪风格。这是雅各布•沙逊爵士捐赠的。
犹裔港督马修•弥敦爵士(1862-1939)。1904-1907年出任香港总督。
他在任期间积极支持香港犹太社团的活动。今香港九龙的干道弥敦道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上海外滩的沙逊大厦(今和平饭店)曾是沙逊家族在远东的标志。
上海犹太社团领袖之一维克托• 沙逊爵士(1881-1961),
雅各布•沙逊之侄, 1920年后一直主持新沙逊洋行。
维克托•沙逊爵士作度假之用的别墅 (在今上海市龙柏饭店内)。
这幢建筑具有英国乡间别墅的风格
哈同的华裔妻子罗迦陵(1863-1941),又名俪穗。
哈同将他们的豪华府邸命名为爱俪园,以表示对其妻的厚爱。
赛拉斯•阿隆•哈同(1851?-1931)是上海著名的地产大王,在20世纪20年代被称为远东最富有的犹太人。他与中国政界和文化界的许多要人都有交往。
埃利•嘉道理爵士(1867-1944)是上海塞法迪犹太社团有影响的领袖之一,1915-1928年间任上海锡安主义协会主席。这是他与两个儿子劳伦斯和霍瑞斯合影。
大理石宫(今上海市少年宫)是埃利•嘉道理爵士于1924 年建成的,1924-1949年间为嘉道理家族的寓所。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