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宋文靖 内文: 摘要 人体有十二条经络,而行于侧面的为足少阳胆经,胆经共有四十穴,其中最常用且最神妙难诉的莫过于「阳陵泉」。「委中穴」是足太阳膀胱经的合穴,经气最强,腰背部的经络几乎为膀胱经所占注,故委中所治疗的面积甚广。 前言 以五输穴的说法来论,阳陵泉乃是胆经的合穴,什么叫做「合」呢?合者,北方冬也。阳气入脏故为合,谓其经脉自此而入脏与诸经相合也。也就是说,经脉走入合时其经气为最强的时机。由此论断,可以得知,扎阳陵泉一穴,因为它的经气最强,入脏很深,故通上达下的作用也是最强的。 阳陵泉在足少阳胆经中,它扮演什么角色?它的穴性有舒筋脉、清胆热、驱腿膝风邪、疏经络湿滞之功,主治膝关节痛、坐骨神经痛、偏瘫、胸痛、胆囊炎。除此之外,在针灸治疗常用穴中尚有「外伤阳陵泉」之说,也就是阳陵泉可治一切外伤的疾患,与八会穴的筋会阳陵泉颇有异曲同工之妙,也就是一切筋的毛病都可以找阳陵泉;所以阳陵泉是一个很重要的穴道。 临床心得 一、依我临床用阳陵泉的心得把它报告如下: 治偏头痛颇为灵验。 一般的偏头痛都容易发生在沿胆经走向的路线,用背歌诀的方式,我把穴位的走向依序记之如次:「足少阳胆瞳子 ,四十四穴行迢迢,听会上关颔厌集,悬颅悬厘曲鬓翘,率谷天冲浮白次,窍阴完骨本神邀,阳白临泣目窗毕,正营承灵脑空摇……」。偏头痛最易发生的位置就是沿着胆经走的路线,阳陵泉为胆经合穴,经气最强,入藏最深,故扎此一穴,即可通上达下,而把偏头痛轻易的治好。 许多人有后头痛的经验,这个后头痛指的是风池穴的地方按压痛,而非指膀胱经的后头痛。对于风池穴产生的后头痛,一般的医者大抵都是在风池穴上下功夫,这是属于局部的取穴法,方法并没有错,但根据内经所云,上病下取及远处取穴的方法以疏导经络的滞气,效果可能会更好。我若碰到这种症状,大抵都先取阳陵泉,祗要阳陵泉取穴准,针感强,常能一针见效,当场即可测试风池穴酸痛消失的有无,如果针在风池穴上,就没有当场可以测试的机会,当然疗效上大打折扣了。 落枕很容易发生在风池及斜方肌的肩井上,风池及肩井都属胆经的路线,风池穴的酸痛既然可以扎阳陵泉得效,那么肩井穴的酸痛当然不用说也可扎阳陵泉。我常碰到落枕的病患以及双肩皆酸痛的患者,常在扎阳陵泉一穴后立即得到舒缓,甚至一次痊愈的例子也有很多。吾人大可不必在肩井发生酸痛的时候去扎在肩井的直接穴道上,而应扎在阳陵泉,扎阳陵泉除了可以加速疗效及当场可以测试外,也可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能快速的治愈坐骨神经痛。坐骨神经痛大抵都发生在环跳及秩边这两个地方,一般的医者,在坐骨痛发生的时候,大都直接扎在该穴位上,其实比它更好更快的治疗方法是扎在胆经的合穴阳陵泉;我在这一方面积了相当多的经验,扎阳陵泉可以使环跳穴处的坐骨神经痛得到立即的缓解甚至当场治愈。有一位老患者陈X仙女士,患右侧坐骨神经痛已有许久,痛的地方是右侧臀部的环跳,稍一触碰就哇哇叫,看起来相当严重;我先在同侧的阳陵泉下针,下针取得针感后疼痛即见缓和,已经可以用手肘按压测试,但仍存余微痛,我又在左侧的阳陵泉再下一针,以取同气相求加强效果之意,双针下后,再用力按压已都不感觉痛了,之后前来,言经上次扎两针后,坐骨神经痛即没有再发过。如果是秩边外引起的坐骨痛,因是属膀胱经,则要扎膀胱经的合穴委中了。可以说,阳陵泉与委中是治疗坐骨神经痛的克星。 这里有一点要提醒的是;如果扎委中、阳陵泉之后,坐骨神经痛的症状减轻不多,则此种坐骨神经痛是属于深层的神经痛,肥人居多,此时可能要配合四寸针扎其阿是,往往一针即效。对于肥人来说,三寸针扎下,仍达不到效果。 阳陵泉擅治阳面的侧腰痛。有许多人的腰痛常发生在侧腰部,离膀胱经甚远,当然此时以委中治疗不会有效,侧腰部的阳面是属足少阳胆经所过。因此扎胆经合穴阳陵泉是最好不过,我有一位患者,是经营计算机的老板,他患侧腰部的疼痛已有六年,每天都为此病而忐忑不安,到处求医吃药都没有答案,我仅在同侧的阳陵泉扎下一针,六年的病就这么轻易的烟消云散,从此之后,他也成为我忠实的患者。 附带一提的是,如果发生在阴面的侧腰痛,令人腰痛不可俛仰,这是属足厥阴肝经走的路线,此时的侧腰痛,就要找肝经远处的穴道以为引导了。 阳陵泉尚可促进胆汁的分泌,有些人一吃饱饭肚子就胀,这就是胆汁分泌不足的现象,针阳陵泉可使症状缓解。 阳陵泉配太冲、肝点尚可治高脂血症。 阳陵泉还可以治曲池附近肌腱的酸痛以及同侧的网球肘,这是我最近的新发现。总之,阳陵泉不管用在外科或是内科都是很好用的穴道,如果能好好掌握阳陵泉的穴性及针刺手法,把它巧妙的用在适当的地方,那么在针灸临床上,一定能得到很好的发挥。 二、腰背委中求 在十总穴里面,有写到「腰背委中求」的字样,是所有从事中医的同道都知道的道理,但是能真正应用于临床,且又能得心应手的同道却不多见。 怎么说呢?讲个最常见的腰扭伤症,一般的医者不是去找腰腿点,就是去扎董氏奇穴的扭伤穴,然后叫患者动一动,似乎真像是动气疗法,但真正能获得疗效的又有几成呢?依我临床所见,事实上腰扭伤最有效的穴道就是最简单的穴道──委中,吾人大可不必舍近求远,放着委中穴不用,而去找疗效不确的其它穴道。 委中穴是很平常的穴道,但要怎么扎才能产生最好的疗效呢?依我临床所验证者提出如下让同道分享,亦即先找出膝腘横纹中央,针慢慢的顺顺的捻转下去,祗要没有碰到阻力,没有缠针的现象,以一寸半的针大抵都能全数扎下,顶多留个一、二分在针孔上而已,当徐徐针下后再向左或向右捻转一下,让穴位取得针感,那么发生在腰部的扭伤,或背部包括膏肓穴的酸痛都能得到立即的舒缓,对于针感感传强烈的人士而言,还常能一针见效、立起沉 ,除非腰背的疼痛已走向深层或病史已久或肌肉僵硬已走向纤维化的感传效果较差,必须加上阿是穴之外,一般性质的腰酸背部痛大抵都能在针委中后得到一定程度的舒缓或者痊愈。 委中是为足太阳膀胱经的合穴,经气最强,入脏也最深,故感传效果也最佳,腰背部的经络几乎为膀胱经所占住,故委中所治疗的面积甚广,除了腰背部之外,荐椎部的八 以及臀部的大肠俞、关元俞、小肠俞、膀胱俞、中膂俞、白环俞,更有甚者,连秩边所发生的坐骨神经痛也都可用委中一穴而得治愈,就算没有治愈,也可以得到实时的舒缓,除非病位深,委中感传不到,譬如大肠俞、关元俞等需用三寸针去刺激之外,一般都可迎刃而解。 秩边所发生的坐骨神经痛可扎委中,环跳穴所发生的坐骨神经痛则扎阳陵泉,两穴配合常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果以上的腰背酸痛(包括膏肓痛)及臀部痛扎同侧的委中效果不佳时,则可加上承山做为倒马针以加强疗效,或者加上另侧的委中以取其同气相求,亦可使原本的疗效加强。 委中穴已经照上法取穴,亦取得针感但在治疗效上有越来越差时,就要怀疑是内脏引起的毛病,尤其是肿瘤或是癌病变更不可等闲忽视,这时,请患者到大医院检查则是必要的手段,以免担误病情,而发生无谓的医疗纠纷 |
Thursday, November 5, 2009
腰椎间盘突出症, 1934年Mixterher和Barr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病之一,约1/5的腰腿痛病人是腰椎间盘突出造成。从1934年Mixterher和Barr提出此病至今,七十余年。从国内外流行病分析来看,其发病率的人口比率和绝对数值均呈上升趋势。发病年龄从几岁到几十岁都有,我们曾经看到9岁的腰椎间盘脱出患者。 这病的发病率上升,与我们生活的环境、生活和工作的习惯改变有关。长期不良的用腰习惯是主因。 在过去的七十年中,广大医务工作者一直在努力研究,无论在疾病的熟悉和治疗方法上都得到了长足进展。从民间的偏方秘方、中草药、到牵引按摩理疗、复位等到介入、微创、手术治疗,治疗方法层出不穷,五花八门。在众多的治疗方法中如何可以针对个人患者进行选择呢?患者是无头苍蝇,更有很多医生也不得而知,满头雾水。其实,治疗该病,适应症的选择才是要害。就是说,在茫茫治疗方法的海洋中,了解自己病情程度,选择最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完全可以很快治愈的。 特此以多年的临床专科经验开帖,指导各位患者进行对症治疗,以减少患者的迷茫,不再治疗上走弯路。由于我学识疏浅,非凡是和国内外权威专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对一下咨询适合发表的言论只是提供参考,不作最后定论。 腰椎间盘突出的病理 椎间盘组织本身缺乏血供,修复能力极差,加之负重大活动多。一般在20岁以后,椎间盘就开始发生退行性改变,纤维环的韧性及弹性均逐渐减退。此时如遇外伤`尤其是积累性劳损伤,则成为纤维环破裂的诱因。也有不少病例并无外伤史,而是在着凉后,肌肉和韧带的紧张性增强,使椎间盘的内压增加,促进已萎缩的纤维环发生破裂。 椎间盘是一种非凡的由结缔组织所构成的结构,它负担着独特的功能。椎间盘的任何改变,均影响它正常的机械效能或干扰其正常的平衡功能、吸收和再分配其力量到脊柱去的正常功能。 椎间盘包括髓核、纤维环和软骨板。椎间盘的髓核,除以粘多糖为主的柔软基质分外,其中还含少量的胶原纤维。髓核占椎间盘体积的一半以上,因为具有变形性的特点,所以,能恰当地传递负荷力量。椎间盘之所以能维持适当的功能,与它的含水量水量有密切关系,而水分又是靠多糖的含量来稳定的。纤维环与髓核的区别虽然还是很显著,但纤维环的胶原纤维呈致密的层页状,每层的纤维交错相互成直角,与脊椎成45°角,这种层页结构可适应压力和张力及脊柱所造成的屈曲和旋转应力。软骨板是玻璃软骨,它巾附在血管丰富的椎体海绵质骨和无血管的髓核之间。在玻璃软骨的表面,胶原纤维与表面相互平行,在深层靠近骨骼处,胶原纤维又是垂直的。 蛋白多糖地椎间盘基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椎间盘机械功能和化学功能的重要结构。蛋白多糖分子大,极为粘滞,并有很旨的亲水性。在正常情况下,髓核具备较强的压缩性,由于蛋白多糖果的特性,其有较强大的负载能力。假如蛋白多糖果的糖链分解,则将丧失其保持细胞外水分的能力。椎间舯髓核生物化学的完整性是由其含水容积所决定的。正常情况下椎间盘承受压力并将其力再分布到脊柱去,是完成正常功能的重要部分。椎间盘突出的形成是正常的蛋白多糖过多,将引起髓核液体和增多,髓核内的压力上升,易发生椎间盘突出。但是,髓核内粘多糖通过还原和再综合可产生新的平衡。蛋白多糖果进行性还原,可促进胶原的纤维化,髓核因胶原沉积,纤维化增加而逐步丧失原有的可压缩性和负载能力,对随时需由椎间盘的髓核在负重情况下吸收和将其应力再分布到脊柱去的功能将不能胜任,因而造成椎间盘的损伤。如有外力创伤或过超的应力加到有损伤的椎间盘上,则更易造成椎间盘突出。 有的学说认为髓核基质里的糖蛋白和β-蛋白形成自动免疫时的抗原,是这种抗原释出的(指退行性变的椎间盘和突出的椎间盘中β-蛋白释出的,正常情况下它是被包在髓核中的),对机体持续性刺激,从而产生免疫反应,同时也引起神经的炎性反应,而造成疼痛。 正常腰椎解剖结构 ![]() 正常腰椎间盘解剖位置 ![]() 正常腰椎锥体结构 ![]() 正常腰椎锥体结构 ![]() 腰椎间盘突出示意图 ![]() 椎间盘突出示意图 ![]() 腰椎间盘突出的核磁共振图象 ![]() 手术中取出的腰椎间盘髓核 ![]() 如何自查是否患有腰椎间盘突出? ![]()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康复锻练操 ![]()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常会有腰部的侧弯,这种腰椎的一种保护性现象,当经过治疗以后,这种现象可以不治自愈。 腰椎侧弯的×光表现。 ![]() 腰椎间盘突出椎管内,造成椎间盘中心位置的“真空现象”,并且突出物钙化和腰椎管狭窄 ![]() 腰椎的神经分布和神经感觉区,当腰椎间盘突出以后,压迫相应的神经就会出现相应部位症状。 ![]() 腰椎的神经分布和神经感觉区,当腰椎间盘突出以后,压迫相应的神经就会出现相应部位症状。 ![]() 腰椎的神经分布和神经感觉区,当腰椎间盘突出以后,压迫相应的神经就会出现相应部位症状。 ![]() 腰椎间盘突出最常见并发症“椎管狭窄”的示意图 ![]() 腰椎康复做好10节操 目前由于人们运动量少,致使腰背部肌肉松弛,轻易引发腰椎间盘突出症。10节腰椎康复操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后期和病程较长的患者都非常有效。 假如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急性期进行练习,采用适应性牵拉活动和放松活动来解除腰部肌肉痉挛,改善血液循环,就可以促进炎症消除和防止神经根粘连;假如是在后期,则可以进行增加腰背肌力量和改善腰腿功能的锻炼,以矫正腰部不良姿态,增加腰椎的稳定性,预防复发。 对于病程较长,患侧下肢有肌肉萎缩或肌力下降,腰背肌力量有减弱或两侧不平衡的患者,也可通过这10节操来改善这些症状。 ——床上运动—— 第一节:伸腿运动。仰卧位,双下肢交替屈膝上抬,尽量贴近下腹部,重复10~20次。 第二节:挺腰运动。仰卧位,屈双膝,两手握拳,屈双手置于体侧,腰臀部尽量上抬,挺胸,缓慢进行10~20次。 第三节:后伸运动。俯卧位,两臂及两腿自然伸直,双下肢交替向上尽力抬起,各重复10~20次。 第四节:船行运动。俯卧位,两肘屈曲,两手交叉置于腰后,双下肢有节奏地用力向后抬起、放下,同时挺胸抬头,重复10~20次。 第五节:俯卧撑。俯卧位,两肘屈曲,两手置于胸前按床,两腿自然伸直,两肘伸直撑起,同时全身向上抬起,挺胸抬头,重复10~20次。 ——竖立位运动—— 第一节:颠脚运动。竖立位,双脚并拢,脚跟有节奏地抬离地面,然后放下,如此交替进行,持续1~2分钟。 第二节:踢腿运动。双手叉腰或一手扶物,双下肢有节奏地交替尽力向前踢,后伸。各持续10~20次。 第三节:伸展运动。双手扶物,双下肢交替后伸,脚尖着地,尽力向后伸展腰部。各持续10~20次。 第四节:转腰运动。自然站立位,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双上肢肘关节屈曲平伸,借双上肢有节奏地左右运动,带动腰部转动。持续1~2分钟。 第五节:悬挂运动。两手抓住单杠或门框,两脚悬空,腰部放松或作收腹、挺腹运动,尽量坚持,但不要勉强。 腰椎间盘突出常见的合并症之一:腰椎体滑脱 腰椎体滑脱×光表现 ![]() 腰椎体滑脱三维图象 ![]() 几乎所有成年人都有过腰痛的经历,而五分之一的腰腿痛患者是腰椎间盘突出症。但腰椎间盘突出症冶疗存在一些误区: 牵引术不一定都有效。牵引可减轻椎间盘压力,促使髓核不同程度还纳,促进炎症消退,解除肌肉痉挛,恢复后关节正常对合关系。但假如突出的椎间盘在神经根内侧,则会愈牵愈痛,而且对中心型、游离型突出及巨大髓核突出者不宜采用。 推拿按摩不适合所有患者。按摩可对神经系统产生抑制调节作用,起到镇痛效应、能解除肌肉痉挛,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神经四周炎症消退,解除神经根挤压,可能使突出髓核部分还纳。但是,严重疼痛的中心型突出和伴有椎管狭窄,一般不宜按摩。病程较长,疼痛剧烈,神经受压症状明显或迅速恶化的复杂病情者,不可勉强使用。 微创手术和介入治疗适应症的选择有限。包括了髓核化学溶解法、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除术,椎间盘内窥镜手术,臭氧注射,激光气化等。这类方法优点是损伤小,见效快,恢复时间短,手术后遗症少。但是其缺点是治疗的适应症选择非常严格,假如你的病情不是在该治疗范围,你做了都没效,而且会产生其他不良后果。 需做手术(指常规开放性手术)者不超过10%。手术治疗椎间盘突出已有60年的历史,但我国闻名骨科专家杨克勤教授说:“手术主要是切除突出物以达到减压目的,但又可带来下腰椎的不稳定和骨质增生等问题,术后症状能减轻到什么程度也难以预料,故不要一心追求手术治疗。”他又说:“必须明确的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需要手术治疗的不超过10%。” 哪些患者需要手术? 1.确诊腰椎间盘突出症超过半年,经过非手术治疗无效,并且症状加重。 2.首次剧烈发作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因疼痛难以 行动及入眠,被迫屈髋屈膝侧卧位,甚至跪位。 3.出现单根神经麻痹或马尾神经麻痹,表现为肌肉瘫痪或出现排便排尿障碍。 4.中年患者,患病时间很长, 影响工作和生活。 5.经可靠检查证实全椎间盘退变或较大突出。 6.经非手术治疗有 效,但症状反复发作且疼痛较重超过3次以上,建议手术治疗。 7.椎间盘突出并有其他 原因所致的腰椎管狭窄。 讲了半天,究竟该怎么选择呢?是不是没有一种方法可以有效呢?是不是这病就治疗不好了呢? 不是的,这病轻易治疗。在我经过的患者中,不说100%一次治愈吧,但是一次就治愈的也可以在95%以上。这要害就在哪里呢?适应症的把握上!就是一句话:适合自己病情的治疗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视病情,你该怎么治疗就怎么治疗,不要逃避,不要有侥幸心理。假如你病情需要手术治疗方可,你就是逃都逃不掉。 在以上几类治疗方法中,都是治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各有优点缺点,各有自己的治疗范围。你们不知道该如何选择,你很迷茫,其原因就在于我们国家目前没有这样的专科医院,可以把所有的治疗方法综合在一起,配购所有治疗设备和专业人才,形成一个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超市”,使每一个患者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可靠方法。但是我们生活在信息时代,我们有网络。 补充: 椎间盘镜手术示意图 ![]()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常会有腰部的侧弯,这种腰椎的一种保护性现象,当经过治疗以后,这种现象可以不治自愈。 腰椎侧弯的×光表现。 椎间盘突出从椎间盘和神经的关系上分,可以有肩上型和腋下型两种。不同的突出关系,会导致不同的体征。 若突出椎间盘在神经外侧(肩上型),患者脊柱向健侧弯时无疼痛,若向病侧弯则疼痛放射到小腿; 若突出椎间盘在神经根内侧(腋下型),患者向健侧侧弯则有放射性痛,若向病侧侧弯则无疼痛; 假如突出椎间盘顶起神经根,或两者之间已有粘连,则无论向病侧侧弯或向健侧侧弯都有疼痛。 这个体征在临床上可以指导保守治疗方案和术前评估。腋下型进行腰椎牵引可以减轻神经根刺激症状,但如对肩上型患者进行腰椎牵引却会导致症状的加重。同时肩上型手术时对神经根的牵拉较少,腋下型损伤神经根和硬膜的手术风险大一些。 |
Subscribe to:
Posts (Atom)